2022-04-29
数字经济、企业数字化转型,这背后的动力源就是数字人才培养。
2022-04-29
记者28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强磁场中心张欣课题组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利用自主搭建的强磁生物学研究平台,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30T级稳态强磁场对健康小鼠的生理安全性以及20T和30T级稳态强磁场对小鼠神经行为学影响。
2022-04-29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进化基因组学与基因起源学科组在蝴蝶颜色进化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2-04-29
我国科研人员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合成高浓度乙酸,并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油脂)。
2022-04-28
北京农学院副教授陈之欢是个地地道道的植物迷,虽已退休,但他仍在业余时间研究植物,并经常外出考察、拍照,给游人讲解植物学知识,被大家亲切地誉为“植物爷爷”。
2022-04-28
澄江生物群代表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高峰期。在那之后,生命演化呈现什么规律,与奥陶纪生命大辐射如何衔接?解开这个谜团就需要“中寒武统”的华北板块“接力”跑下去。
2022-04-28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一类脑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记者27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近期该所天然药物功能蛋白质组学学科组牵头,从山蛭中发现可显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活性多肽,具有显著的候选药物开发特征和价值。
2022-04-27
26日,新华网与国科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合作发挥各自优势,聚焦青少年科普教育创新领域,探索科学传播新模式。双方将携手打造科普创新实验室,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新华网总裁助理姚予疆,国科天成董事长罗珏典代表双方签约。新华网科普事业部总监李新、国科天成科普事业部总经理石良等人参会。
2022-04-27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智能机械研究所黄青研究员课题组制备出一种新型纳米酶可用于高效杀菌并促使伤口快速愈合。研究成果日前在《生物学杂志》作为封面文章发表。
2022-04-27
英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制造出了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的人工神经细胞,这项创新有朝一日可能会被用于合成组织,以修复心脏或眼睛等器官。相关研究发表于近日出版的《自然·化学》杂志。
2022-04-27
“视力”超好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又一次展示了其强大的观测能力。基于LAMOST发布的第七批低分辨率光谱数据,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了734颗极冷矮星,它们都是褐矮星的候选体。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杂志。
2022-04-27
“这次通过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我们搭载的种子是紫花苜蓿种子。”苜蓿育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涛4月2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2-04-26
传统柴油燃料的成分包括烷烃,在低温下会结晶,通过石油分离获得的柴油馏分通常在-10℃时冻结。
2022-04-26
俄罗斯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莫斯科钢铁合金学院”利用椰子纤维和木槿纤维废料,研发出一种制造建筑复合材料并在其基础上制造板材的新技术。
2022-04-26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开发出一种氢燃料电池,它使用的催化剂由铁而非稀有昂贵的铂制成,降低了氢燃料电池的成本。该技术让氢燃料广泛部署成为可能,并最终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世界走上净零排放的道路。
2022-04-26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部(ARS)和华盛顿州立大学的一个小组发现了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让600多种植物中导致白霉茎腐烂的真菌克服“植物防御”。
2022-04-25
日前,第六届教博会卫星会议系列在线活动——自然教育论坛(下称论坛)举办。活动主题为“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04-25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移动终端图像及视频防抖性能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这也是手机等移动终端摄像头防抖通信行业标准,适用全球品牌手机制造商在中国销售的所有手机和移动终端设备。